一.培訓內容:
徠卡DNA03水準儀操作
使用徠卡LGO后處理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
國家三、四等水準測量規范(GB/T 12898-2009)
四等水準測量
使用數據集成系統進行水準平差
二.培訓過程
1.概況
本次培訓為外業實地培訓,培訓后即參加實際外業四等水準測量,測量過程及觀測成果嚴格按照相關規范進行要求,觀測成果嚴格按照規范要求進行精度評定。成果經過檢查驗收后,達到規范要求后,即做為《新建巴音花至滿都拉鐵路工程》四等水準成果使用。四等水準路線采用既有GPS點8個,新布設CPII點39個,水準線路全長估算約34KM。
儀器配置:徠卡DNA03數字水準儀2臺,2M因瓦尺(數字條碼型)2對。DNA03專用腳架2個。
人員配置:第一組,賈瑞峰,王天鞠,閆真龍,闞世東
第二組,鄭卓琦,禹海龍,喬杰,姜慶
本次四等水準測量測區平均高程約為1200M,水準線路起點至終點高差約為113M,地形特征為典型的山地、丘陵結合地帶,對儀器觀測,水準路線選擇,前后尺尺位的選擇有一定的要求。選擇這里進行四等水準測量培訓,其包含了大多數外業環境可能遇到的情況,對今后的水準測量有很好的指導意義。
2.實施過程
2015年8月28日至2015年8月29日進行CPII點的埋設,點間距要求為400-600米。
2015年8月31日開始進行四等水準測量,分兩個工作組同時進行四等水準測量作業,第一組從水準線路起始端向大里程方向測量,第二組由水準線路結束端向小里程方向測量。
在測量過程中,嚴格按照《國家三、四等水準測量規范》要求;以及本項目《技術要求》進行執行,使用DNA03水準儀和配套水準尺、尺墊。一條路線的往返測必須使用同一類型儀器和轉點尺承,沿同一路線進行。采用中絲讀數法進行單程觀測。采用附合路線和結點網形式,不采用支水準路線;觀測前應將儀器置于露天陰影處,使儀器與外界氣溫趨于一致;測量時避免望遠鏡直接對著太陽;觀測時應用測傘遮蔽陽光;外業觀測測站順序應按照“后前前后”的觀測程序進行。水準觀測應在標尺分劃線成像清晰而穩定時進行。同一測站上觀測時,不得兩次調焦;自動安平水準儀的圓水準器,須嚴格置平。在連續各測站上安置水準儀時,應使其中兩腳螺旋與水準路線方向平行,而第三腳螺旋輪換置于路線方向的左側與右側;觀測過程中為了保證水準尺和儀器的穩定性,水準觀測路線必須路面硬實,觀測過程中尺墊必須踩實以避免尺墊、腳架下沉。過程中確保水準尺垂直;水準測量的觀測工作間歇時,應結束在固定的水準點。最不利的情況下,應選擇兩個堅穩可靠、光滑突出、便于放置水準標尺的固定點,作為間歇點并加以標記,間歇后,應對兩個間歇點的高差進行檢測,檢測結果如符合限差要求,則可從間歇點起測。
水準觀測主要技術要求
等 級
|
水準尺類型
|
水準儀
等級
|
視 距(m)
|
前后
視距差(m)
|
測段的前后視距累 積差(m)
|
視線
高度(m)
|
基、輔分劃讀數
之差(mm)
|
基、輔分劃高差
之差(mm)
|
|
|
四 等
|
雙面
|
DS3
|
≤100
|
≤3.0
|
≤10.0
|
0.3
|
3.0
|
5.0
|
|
因瓦
|
DS1
|
≤100
|
|
水準測量精度要求(mm)
水準測量
等 級
|
每千米水準測量偶然中誤差M△
|
限 差
|
檢測已測段高差之差
|
往返測
不符值
|
附合路線或
環線閉合差
|
左右路線
高差不符值
|
四 等
|
≤5.0
|
30
|
20
|
20
|
14
|
注:表中L為往返測段、附合或環線的水準路線長度,單位km。

在測量過程中,兩個工作組均實現了測量速度由慢到快,適應了各種復雜地形。通過7天的測量,完成了34KM四等水準測量任務。
三.取得效果
1.操作人員通過強化訓練,對萊卡DNA03數字水準儀的各項操作由生疏變為精通。
2.通過實際測量,測量人員已經能夠勝任較為復雜地形情況下的四等水準測量。
3通過實際測量,對四等水準測量過程中的各項限差的要求把握更為精確。
4通過實際測量,對四等水準測量在各種環境下(爬山、下坡,山地、平原等)的各種實施技巧有了一定的認識,保重了測量精度,提高了測量的效率。
5.各項觀測數據精度良好,成果資料滿足相關規范規定要求,不僅僅是對四等水準測量的培訓,而且出色地完成了巴滿線全線的CPII點四等水準聯測任務。
6、通過培訓,使年輕同志對等級水準測量有了更深刻的了解,并學會了等級水準測量操作和平差的方法。
測量成果及精度評定如下: